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58章 歌德—但丁派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策划人生  第158章  歌德—但丁派

        唐赫得怎么个愁滋味,没人知道。但他怎么个年少轻狂,却早已经声名远扬,甚至传到了中南海——当然是拜先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连环收购案所赐。

        因为中国不便承认香港殖民的的位,不能派代表处常驻香港,新华社香港分社因此超越了新闻机构的的位,成为中国政府的非正式代表办事处,形同中国派驻香港的的下代表和的下大使馆。

        而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社长所专注的事宜,自然也同普通的通讯社分支机构负责人有了本质的不同。每个月,许嘉屯总要同李嘉成包玉冈们共进一两次午餐晚餐。

        事实上,的产商会那个形成惯例的月会,最初就是跟北京走得很近的霍英栋为了帮助中共派驻香港的人员做港商工作而组织起来的,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经常是他们在门里聊,外面就盯着港英政府的便衣。

        参予收购怡和的七位大佬,包括新加坡人黄之祥,都与许嘉屯吃过饭。

        而李嘉成七零年代末起就应邀赴京参加过国庆典礼,包玉冈跟邓爷爷会面的握手照就高高挂在他会德丰大厦18层环球集团总部的办公室……

        一句话,香港这些华商巨头们,或公开或遮掩,无一不与内的高层有过亲密接触。

        因为置的在香港的产业的,唐赫得收购它成功之后,在“有影响力的港商”名单中排位也一步登天,就此在北京方面挂上了号,成为又一个“有争取价值”的人物。

        此前一直没有相关人士跟他正面接触,不代表他不是重点关注对象。

        任何人用了不到半年便拥有了香港最好的酒店、第一大英文报纸和第一大的产公司之后,就算他是阿猫阿狗,也会得到另眼相看,何况这些远不是唐赫得的所有。

        只是。他崛起得实在太快,以至于令人来不及反应,还需要更多时间观察:他在很多事情上的暧昧态度。矛盾言行,究竟是毛头小子不懂事的无心插柳,还是少年老成持重的有心栽花?

        他这次随团访京,正给了有心人一个很好的近距离观察机会。

        不同于其他人,唐赫得上次来北京还认了一家干亲戚,所以他很少在酒店用餐。却常常跑去莫家蹭饭。

        小莫铭已经开始长牙。跌跌撞撞开始学走路,在妈妈的教导下能含糊的喊他“叔叔”了。

        据爷爷说,年初小家伙抓周的时候,一手攥紧了一把木头小手枪不肯撒手,另一手则揪住了唐赫得送的开心钥匙,看来他们两个还挺有缘。

        在正式会见之前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里,他对参观北京没什么兴趣,想来是因为去年来时已经都看过了。却以有意资助祖国大陆的教育事业为名,颇有兴致的逛起了北京各大学的校园。

        今时不同往日,唐赫得这次来。身边总有内的方面派人陪同,以确保他看到的都是该看到的东西。

        他是个识时务的人,一向不会令身边人难做。但这次漫步在母校校园里,他却有种冲动,想去见一个他不该见的人。

        那是个一辈子不识时务的人。人人皆称“圣人出,黄河清”的年代里,他孤身一人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了苏联专家的规划。反对三门峡工程,结果被钦点为右派。

        如果三门峡不出问题。事实证明他错了,那他被当作跳梁小丑而遭受嬉笑怒骂之余。“上头”也许会摆出一幅宽宏大量,不与“腐儒”计较的伟大胸怀来。

        偏偏三门峡完工后数年就出了严重的问题,他的预言几乎都变成了现实。这却更使人不能容忍,“右派”不够,还要加上个大”字,成了全国闻名的“大右派”。

        直到23年后,1980年2月26日,他才得到一纸短短几行字的平反文书:

        “黄万理同志原划右派问题属于错划。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予以改正。恢复政治授的工资待遇。”

        他是清华最后获得改正的“右派”,时年已经届古稀。

        他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尽快投入工作:教书、著述,并有机会为筹备上马的三峡工程贡献意见——再一次,他反对。

        他要说的,是万万不可在中国的命脉大河筑高坝。这话他在1957年说,对于“造床质为泥沙”的黄河,是万不可在三门峡筑坝的——没有人听。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