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章 这个时代的生活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三章这个时代的生活

        摒弃了思想上的包袱,张言便会对身边的人和事热情有专注,认真考虑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张言的前世,今生在此,那么从前可以称之为前世。

        1975年,在记忆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76年,到明年就要结束了,对于这场运动后世可以说是口诛笔伐的已经很多了。“十年浩劫”、“空前浩劫”、“十年大动乱”等无以复加的谴责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深恶痛绝,也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危害。也有无数经历过这场运动的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刻意回避这段黑暗的日子,疮疤揭开会痛,所以人们承认疮疤的存在却不去触动它。

        75年,不得不想到那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老人家七三年第二次年复出,到今年进入中央高层领导核心,张言仔细回想曾读过的文献资料,不禁有些庆幸,多亏那时自己对邓公的生平和事迹感兴趣,特意找来关于他老人家的书阅读过。

        1971年后,人们普遍对“文化大革命”产生怀疑,但又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加上“四人帮”在思想理论界宣扬了许多谬论,使人们的思想很混乱,对于今后中国的发展方向,缺乏正确认识。许多人把精力和兴趣投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没有心思搞生产,工人散漫和胡混的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搞政治运动,缺乏训练,出现了“软、懒、散”的问题。此外,教育、文化等领域呈现一派萧条景象。面对如此形势,邓小平认为,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顿,否则,国家就会衰败下去,民族复兴无望,更谈不上实现四个现代化了,于是老人家开始整顿,实际上是开始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老人家的命运的波折还没有就此结束1976年,明年还有一番斗争。

        张言不能亲身感受的是,外面的世界此时正轰轰烈烈开展着政治运动,毛主席不能容忍邓小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四人帮一旁推波助澜,197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件,一场政治运动又在中国大地上开展起来,正是在这场政治运动中,邓公成了斗争对象。在运动开始之后,邓公就不再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了,实际上是处于闲置状态。使政治开始走向安定团结,经济刚刚回升的较好局面又会遭到破坏,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

        对于政治层面的这些东西,父母不关心,也轮不到他们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不过是出了多少工,秋收能分到多少粮食,能挣多少工分,有多少分红。

        那么农村的生活又怎么样呢,农村现在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到底是怎样的,儿时的记忆应该是在六七岁以后,六七岁之前只知道和一群伙伴们疯玩,前世长大懂事以后回想那段无忧无虑又快乐却不知因何而快乐的岁月,总之是经历过却没有记忆过,用“很傻,很天真”来形容那时的自己,和那时同龄的小朋友们,最贴切不过。

        人民公社这种农村集体组织,是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生产及分配的最基础核算单位是生产小队。现在称呼的村民小组,就是过去的生产小队,过去一般简称生产队。现在称呼的村,就是过去的生产大队,简称大队。现在称呼的乡或镇,基本上就是过去的人民公社,简称公社。

        一个生产小队,一般为队长一名,会计一名,保管一名,记分员一名,他们不是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的什么国家干部,也不是什么领导,他们是完完全全不脱离农村农业劳动的农民,与农民一样,在做好自己范围内的规定工作之后,也得下地干活去挣公分。

        大队这层组织,有大队长,副大队长,大队支部书记,大队妇联主任,民兵连长,大队会计,赤脚医生、兽医、小学老师等,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国家干部,除了农忙时节之外,大部分时间到可以不用干什么农活。

        由于各生产大队的集体经济有强有弱,归属于大队集体经济的其他生产组织,是不相等的。

        张言一家所在向阳生产大队是西河公社十二个生产大队之一。向阳生产大队下面划分六个生产小队,父母都在第六生产小队劳动(以后简称六队)。

        父亲张文礼,是生产队的大马车把式,俗称车老板,车把式,是排名小队队长,会计,保管员,记工员,拖拉机手之后的技术工种,在生产队里还是有些地位的。父亲还是公社大车队的成员,能入选大车队都是赶马车的好把式,公社和公社之间,或公社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