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极力争取下,我终于可以在享受到相当于我那个时代首长级的逛街待遇后出了宫,身边有七八个护卫不说,暗地里更是有不下于二百人的秘密护卫,连最秘密的皇家护卫父皇就给我派了十个。当我首次见到这帮让我闻名已久的护卫时,我还以为这是一帮普通的护卫,到他们亮明身份后我才知道,也因为他们我知道了当初我刚到父皇那里去的时候,父皇派给我的护卫就是皇家护卫,而且等级还不低,这些护卫见到他们还要见礼。
这些家伙尽扮猪吃老虎,让我愣没看出来,连岳风都愣了好一会儿才知道平时对他客客气气的这几个护卫还有这么大的来头。我也是因为这样对训练这帮人的家伙更感兴趣了,这样的人绝对是一个当情报教官的好材料,而这是我现在非常需要的,我的事情不少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亲自教导情报人员,而掌握正确的情报是立于不败的根基,世界上是没有那么多的运气的。
这次去岳风家,名义上是为了给岳元帅上香,实际上我是想了结自己一段以前的心思。在很久以前我就很佩服岳元帅了,大有恨不能同此人共生之感,这也许是当初我还是热血青年的时候一个少年的英雄梦想吧!如今我虽然不能再见到这个浩浩神州的杰出英雄,但是可以在他的灵前听一下这位英雄的后人对他的讲解也是好的,就算对我的英雄梦来个圆满吧!
出了皇宫我初次见到古代的城市倍感新鲜,对那些和我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的热闹景象感到十分有趣,脑中也想起我看过的这个大宋都城临安城来历。
宋代因袭旧制,称皇帝行幸所至地方为“行在”。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在南京即位后,为避金兵进攻,以巡幸为名,先后流亡至扬州﹑平江府﹑杭州﹑建康府﹑绍兴府等地,均以“行在”名之。其间建炎三年二月驻跸杭州时,诏以为行宫。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正式以临安府为都城,仍称为行在。
南宋临安有内外两城。外城一名“罗城”,乃沿袭五代吴越城垣规模,而在东南部分有所扩建,成为南跨吴山,左倚钱塘,右邻西湖的大城。外城辟十三门,其中便门﹑东青﹑艮山等门皆建有瓮城。城墙高达三丈,厚约丈余,城外绕以十余丈宽的护城河。内城即“大内”,一名“子城”,也就是皇宫。位于凤凰山下,北起凤山门,南临江干,东至候潮门,西达万松岭。有丽正﹑和宁等门。所在“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
南宋定都之初,以政局未定,采取改州治为行宫办法,建置因陋就简。绍兴八年至二十八年间﹐宫殿建筑始初具规模,先后建有慈宁﹑垂拱等八殿及损斋﹐仅及北宋汴京皇宫的四分之一。故为应付各种典礼,只好采取权宜之计,一殿多用﹐随事揭名。如崇政殿又名文德殿,用于宗祀名“明堂”,用于上寿名“紫宸”等。
宋孝宗乾道元年以后,随着宋金战争暂时停止,偏安政权得以稳定,宫殿建筑又日趋完备,陆续建有迭德﹑澄碧等三十座宫殿。另有堂三十三﹑阁十三﹑斋四﹑楼七﹑台六﹑亭十九。金碧辉煌﹐鳞次栉比。此外﹐和历代皇帝不死不放权不一样,南宋的皇帝更有个怪现象,爱提前退位,在活着的时候就把权利给叫出来了。为专供皇帝退位后居住﹐在望仙桥东秦桧旧宅的基础上拓建而成的德寿宫﹐更是朱碧眩目﹐豪华至极。行都规模的宏制﹐堪与北宋汴京皇宫相媲美。
罗城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街﹐称为“御街”﹐北起斜桥﹐南至凤山门(旧称崇阳门)﹐长一万三千五百余尺。大街两侧店铺林立﹐城内外九十余坊;店肆也突破坊与市的界限﹐临街开设﹐自大街到坊巷﹐连门俱是。夜市如同白昼﹐极其繁盛。
应当说按冷兵器时代的标准来看,这个临安城的防御是很不错的,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至少可以挡住五倍于己之敌,不过只要看看现在满朝文武的就知道,如果敌人真的到这里来,这些人铁定要开城投降,在这帮人手里再好的防御设施都是见鬼的。
我们一行人现在就走在临安的这条著名的“御街”上,果然是名不虚传,这条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密密麻麻的店铺,见缝插针的小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比起我那个时代商业大街除了物品和环境不一样外,论起热闹是毫不逊色,这让我的心怀也是大开,不时的到街边的商贩店铺去瞧瞧,让岳风等人大是紧张,围成了一个巧妙的人墙把“危险”都挡在外面,虽然让我不是很爽,但也没办法。
我的身边现在除了小筠就只有云先生和两个我今天要出宫的时候,才认识的人,他们是云先生介绍给我认识的,一个叫墨平,一个叫陆望归,云先生说这两人是可让我托付大事之人,让我不要慢待了他们,我无法下只好将他们也带了出来。
本来我是让云先生给我找几个人才来的,我的本意是要他在他的墨门中找几个还有很大发展潜质的年轻人来的,毕竟我现在的思想年轻人容易接受些,可是他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