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新元初年六月十八日,未时。
得到李烈回报的傅戈终于率领秦军大队赶到慨关战场,比他先一步到达的是郦疥,这位大秦军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少年将领一眼就认出了对方阵中那个瘦长身躯的敌将正是陈武。
“傅帅,等会儿打头阵就交给我了,让我为在峣关上战死的四千多兄弟报仇!”郦疥双目赤红,自见到陈武的身影后他就一直死死盯着,生怕一眨眼就放跑了这个死敌。
陈武 ,竟然能有如此的能耐和忠诚去为刘邦断后,在听到李烈的回报后,傅戈就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陈武的出身他也获知一二,作为一个依附的小诸侯,按理说他完全没有必要替刘邦效死力,这其中或许另有隐情。
“李烈,你去喊话,就说我傅戈要与楚军中主事之人一叙!”稍一思虑,傅戈一面对着请战的郦疥摆了摆手,示意他按耐住激动的情绪,另一面则对着李烈吩咐道。两军一旦开战,死的就是双方的将士,对面的这支楚军明显是抱着拼一个算一个视死如归的态度,、这样一支军队交战,既没有什么意义又会遭受很大的损失,若能避免战斗,当然是最佳的选择。
“诺!”李烈依言拍马上前,他的声音很快的就传到了对方阵中,不一会儿,楚军中有一辆只有两匹御马拉着的简易战车出列。
按照秦时的礼俗,车上座次,左为尊位,这样做是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因为御者一般用右手握鞭策马,挥鞭驾车时难免伤及右边的乘者,左边则相对安全。
现在,在楚军的这辆兵车上,除驭手即御者居中之外。除了两侧各有手执武器的甲士一人外,在左首尊者位的却并不是陈武,而是一个身着孺袍,头束冠带的四方脸年轻人,陈武只是持剑在右边乘坐,看样子还负有保护的责任。
“韩人张良在此,请傅将军答话?”张良地这一句话说得声音并不大,但听在傅戈耳中。却是声若洪钟。
张良 ,这位楚汉史书上大名鼎鼎的智囊人物就这样出现在面前,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早年血气方刚的张良在博浪沙行刺始皇帝,胆识之过人可见一般,在追随刘邦以后,又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
作为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张良替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也对他则言听计从。真所谓“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对于这样一位奇人,傅戈心中有的除了敬慕之外,还是敬慕。
其实,惊讶地又何止是傅戈一个人,当张良发现击败自己的人竟然这样年轻而且朝气蓬勃之时,他心中的感慨一点也不比傅戈来得少。没落的秦国突然出了这么一位不世之英杰,而且还这样的年轻。看来这一生光复韩国的期望不太可能实现了。
站在自己面前的傅戈,是那样的阳光灿烂,看得出他深得将士们的爱戴,这个对手比刘邦要年轻二十多岁,就是项羽也要年长他十来岁,这样的年龄优势下,只要傅戈不犯重大地战略错误,单单比拼岁月地消磨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想到这里,张良简直是心如死灰。
“张良。我听说你曾得到一卷上古兵书,名曰太公兵法,相传是西周姜子牙的著作,不知可否借来傅某一阅。”在度过了最初地讶异之后,对张良这位睿智的人才一见倾心的傅戈打定了要收降的决心。
当然,张良是韩国王室的子裔,对于灭亡韩国的秦王朝有着刻骨的仇恨,莫说让他为秦国效力,就是想要俘虏他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哼,傅将军神机妙算,哪还用得着看什么兵书战策?”张良冷笑而答,虽说傅戈头上最炫目的光环是大秦丞相,但对张良这位韩国后裔来说,是打死也不肯这么叫的。
“多谢夸奖,张军师难道不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败吗?”张良语带讥讽,傅戈岂会听不出来,不过对张良心存好感地他表现得相当的大度。军师 ,这一声军师叫出傅戈倒是心悦诚服,单以排兵布阵斗法来说,张良的的确确是绝顶高手,傅戈自认若没有了投机取巧的剽窃,是不可能有击败张良的机会的。
弱点,只有寻找到张良性格上的弱点,才有可能说降成功,或许,多交谈一会就能够发现突破口。抱着这样一个目的,傅戈表现地可谓相当有耐心。
“想,若你想告诉我这个秘密的话。”张良不置可否的回答道。对于傅戈提出的这个诱人的话题,不能说张良没有兴趣,不过他怎么也不能相信傅戈会当众将这种涧及到极度军事机密的情报当众说出来。
秘密 ,哪里有什么机密可言,其实不过是正常的兵种更替潮流罢了,对于这一点,脑子里已是后世人思维的傅戈倒觉得实在没有隐瞒的必要,若是单单凭着这支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