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城佟养性在做着他人生最大的抉择,十几年前他毅然决然的决定跟随努尔哈赤,那时努尔哈赤还没有起兵反明,但是他已经看到了那种势不可挡的势头,这全是凭着自己商人的直觉。
至于佟氏家族,他心里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家族是数世以前定居东北的明朝官员的后裔,从此繁衍和女真人通婚,到了他这一代身上已经找不到汉人的影子了,但是毕竟自己的祖宗是汉人,所以从他归顺努尔哈赤后就不断有那些汉人的读书人称自己为汉奸。
汉奸就汉奸吧,他才不在乎呢,在关外像他这样的人多了去了,从打明朝在东北设立卫所以后像他这样的无数的汉人就被迁来了这塞北苦寒之地,开始军垦。卫所军士皆由身份永远不变的世袭军户充任,而卫所军官也世袭其职,这本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军事制度,但是早就变了味全然不是那个样子了,地方将领把军士变为劳工,或向他们“卖闲”,每月只要交纳200 钱就可免除军事训练。
这样,卫所军官便成了有利可图的职位。于是,商贾子弟纷纷重金行贿,求得此职以饱私囊,或将家奴登入军籍,借此来贪污军饷,有些军官甚至割占军屯土地,强令手下军士像农奴一样为其耕种。佟养性的老祖宗好像就是这么干的,否则他哪来的本钱作生意,但是大量的军士因得不到军饷又遭受如此剥削,而极力摆脱军户身份,所以他们纷纷逃亡,加入了女真部落,如此数代繁衍下来,在东北到底谁是汉人谁是女真人已经说不清楚了。此后大家就都有了一种共识,不管是汉人也好女真人也罢,这些人都是东北人,都是被朝廷抛弃不管的人。
于是在各地出现了很多大户,应该说是家族才对,这些家族的首领都世袭着朝廷的官制,朝廷的任命不过是例行公事,至于下级军官统领着由家丁组成的私人武装,又与其上级军官形成依附关系。整个边境就是一个大杂烩,分属不同的势力和家族,朝廷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很多人主张剥夺这些人的官制,但是很多人又觉得这样东北就失去了屏障,就在他们争吵不休的时候,努尔哈赤崛起了。
努尔哈赤是佟养性这辈子所见过的最优秀的统帅,李先生也不错,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可是他打仗太没有套路,就好像上次冰冻平壤一样,让人不不到头脑,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努尔哈赤第一,李开阳第二。努尔哈赤的崛起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远比那些朝廷里的大臣要聪明多了,并且符合自己的口味,而明朝实在是让自己看不到希望,据说皇帝那时已经十数年没有上过朝了,与之相比努尔哈赤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所以他没有多想,投奔了努尔哈赤,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对于一个对自己身份好没有认同感的商人来说这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事实也证明了佟养性的选择是对的。
努尔哈赤没有让那些信任他的人失望,他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他更给了佟养性官爵和权力。当时所有投奔而来的边人都抱有这样的希望就是明军根本就不堪一击,这个天下早晚是女真人的,那么自己这样和女真人一起开疆拓土的人自然是功臣了。这一信念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勇气投入到和明朝这个昔日的故国的征战中。佟养性的家族先后有22个人投入了努尔哈赤的旗下包括曾在朝鲜抗击过丰臣秀吉的副将他的堂兄佟养真,可惜他没干两年就死了,否则佟养性如何能显露出来。像他这样整个大家族来投的有很多,都得到了女真人的重用,大家都满怀信心认为这样用不了多久就能取得整个中原。
然而前进的步伐被袁崇焕挡住了,并且努尔哈赤也付出了自己的性命,这时冷静下来才发现不光是努尔哈赤包括他佟养性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错了,至少是太急了,所以才会有此一败,就算是没有袁崇焕那么早晚也要败的,那时或许败的更惨。剩下的这段时间佟养性一直在反思,到底是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彻底的把所有辽东的势力统合在一起呢,努尔哈赤只注意到了他们这样的上层武人,忽视了那些汉民,所以根基很不稳固,后继能力差。
皇太极作了继承人,那个和他关系很好的郎中也跟着得了势,看他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不就是凭着救了皇太极的狗,又医活了几个人么,有什么了不起。这还不算他还居然卖起了春药,什么春药要那么贵,可是别人都在吃,而且据说效果神奇,所以佟养性也托人买了一剂,还别说真的是很好用,佟养性将自己的老婆和小妾弄得对他是又爱又怕。从此佟养性才对这个郎中开始刮目相看,随后这个郎中又开了书院,弄出了水泥和玻璃,总是花样翻新,据说他的书院里还有什么显微镜,这他倒是没看过,不过望远镜可让他开了眼界,这东西还别说真是神了。
接下来的日子大汗皇太极突然将佟养性私下的找过去,跟他谈了很久,将佟养性视为亲信,这让佟养性受宠若惊,努尔哈赤死后有一段时间没人想到自己重视自己了,皇太极倒好,一开口就是汉军副统领。不过还要做这个李开阳的副手,他何德何能的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