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天塔的混沌之力影响下,天地之间的灵气越来越充盈,而通天塔内的灵气最为浓郁,规则最是完整,日日夜夜的滋养,让女娲、伏羲和神农三位大神渐渐开启了盘古留下的意识,在睁开双眼之前,他们便渐渐地开始本能地学习和了解天地间的一切,并有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盘古封存在他们意识之中的记忆也渐渐苏醒。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三位大神同时睁眼,从那一刻起,后人将此刻到下一纪元的世间定为上古纪元。
三位大神心照不宣地看了看彼此,心中一念万年,顷刻间便有了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规划和看法,但是他们之间没有交流,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看似默契的无言,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轨迹,成了后来诸神之战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世间因果也不是这么简单可以说清道明的。
话说回来,三位大神出于对盘古的尊敬,并没有一开始就改造这个世界,而都是默契地选择定居在通天塔九层,通过天道仪共同治理天地宇宙。可想而知,三位大神之间的意识分歧从开始共同管理天地之时开始,就渐渐地暴露了出来。
伏羲认为天地已然成型,固守即可,而盘古最后的遗憾是生命形态和循环形式的不完整。伏羲觉得,需要创造更多的神,把盘古的传承一直流传下去,每一代神的任务就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然后慢慢地,构建一个由神来主导的世界。
而女娲和神农认为,既然天地间充斥着灵力,就应该创造出更多的有灵性的生灵,并非一定只是神祗。无尽卑微却又坚强的生灵应该共同享受这一片天地,给天地增添灵性。但是两位大神也是有分歧的,女娲认为新的生灵形态应该跟他们一致(也就是后人所说的人形),而神农思路更开阔,认为生灵应具万象,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生灵应百态。
三位大神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矛盾的关键点在于意识存在于何种形态。伏羲认为意识只应存于神祗之中,如若创立的芸芸众生亦或生灵百态皆有意识,将导致意识过于分散,这片天地将不再易于掌握。神农心中微怒,认为伏羲掌控意识太强,世间百态本就一如当初规则之力下的山川**,应放任其自然循环,自然淘汰,自然选择,而非你伏羲一言之语就抹去那些生灵的权利。在伏羲和神农相持不下的时候,女娲心中反而此时被他们的争论之语种下了一个念想的种子,那就是“掌控”。女娲觉得,他们三位大神都离盘古的境界相差甚远,但彼此之间又境界相仿,如果要完全实现自身对这片天地的规划和理想,必须要走出血的道路,让自身达到更高的境界,使得另两位大神在自己强大的实力下臣服。
女娲这个想法在心中如燎原之火,再也抑制不住,以至于盘古和神农在争论什么都没有听见,也不关心。女娲沉思片刻,微微一笑,说出了一句改变整个世间格局的话:
“分界而治,如何?”
伏羲和神农顿了一下,看了眼女娲,沉默了。
接着伏羲起身,于通天塔底取出“天地斧”,以其不可思议的能力境界,连斩五斧,将整片天地划分为六界:神,魔,人,鬼,仙,妖。
伏羲自己掌控神界和魔界,分别代表两派神祗,相互制约和牵制,自身定居通天塔;
女娲创立人、鬼两界,去构造轮回的意识生命形式;
神农管理仙、妖两界,构建百花百草万千奇兽。
划定了六界之后,伏羲再用毕身之功,打碎了“天地斧”,碎片由三位大神均分而去,而天道仪是盘古的终极神器,掌管着天道,定是不能破坏之物,他们也破坏不了。
这时就不得不提到女娲了,在这个过程中,冰雪聪明的女娲利用伏羲打碎“天地斧”的时候无暇旁顾,在魔界种下了自身的一丝精血之力,并未让伏羲发觉。
于是三位大神分开了,同时也就拉开了诸神之战的序幕和无尽的历史长河。伏羲坐回通天塔之后,用自己那份“天地斧”碎片炼制了一把剑,名曰伏羲剑,剑宽一尺,剑长一丈,刃时如秋水,时如雷流。神农来到仙妖两界,利用分得的碎片炼制了一口鼎,名曰神农鼎,鼎长宽一丈,高一丈七尺,鼎身铭刻了奇珍异兽,生灵百态。
重点回到女娲,女娲来到人鬼两界,于人界创立了人类,在创造过程中她无数次研究人类的意识和魂魄,发现了人在诞生之时便自发有了十四种独特的力量,跟自己产生意识的力量一致。女娲将之称之为八魂六魄;更让女娲惊喜的是,人类产生意识之后,竟然情感之中带有八情六欲,分别与八魂六魄所对应。而这种精神情感上的力量如果积少成多将具有不可思议的伟力。女娲此时觉得自己已经触摸到了某种更神秘的力量,同时心中一个影响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