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马,骑兵自然是做不成了。也不知道李自成得了高原的情报之后做何布置,这也不是高原该操心的事情。不过,左良玉的辎重队应该还没出动,李自成中军的骑兵也没出动。
很快五天过去,在这五天中,高原他们也没什么事情,就吃吃饭,然后随便训练了一下,总算将闯军的编制弄清楚。
总的来说,闯军主力分为五个部分,称为五营:左右前后再加上李自成亲兵。
闯王是最高领导,下设两个权将军,刘宗敏和田见秀。刘宗敏负责中权亲军,田见秀负责提督诸营。
高原所在的后军颇大,一共一万多人。以高原现代人的目光看来,这一军人马的战斗力都不强,军记差不说,装备也不好,成分也复杂,有陕西来的老兵,有河南本地人,也有俘虏的山西官兵。指挥混乱、士兵也没什么斗志。很多人看起来同一般农民没什么区别,穿的是破衣服,拿的是锄头、草叉、木棍。
也许,后营的士兵战斗力在这个时代还算不错吧,否则也不可能被选进五营。-----这点高原不是很肯定。
辎重队骑兵大战还没到来,后营却先打了一仗。让高原大开了眼界,这个时代的战争原来是这样呀!
原来,双方大军虽然在朱仙镇对峙,都在积蓄力量准备给对手雷霆一击,但彼此都很谨慎,谁也不肯率先出手以免被对方抓住破绽。
左良玉背靠江淮,又有朝廷的动员力量,粮草后勤供应充足,倒也不急。只在各地关口结寨封锁,一步一步朝李自成逼来。
倒是李自成部有些发慌,李部后勤全靠缴获,为收河南民心,又颁布了三年不收税的政令,粮草是吃一天少一天,加上队伍成份复杂,若再耽搁下去,只怕军心有所不稳。
因此,李自成命令后军全数出动,将钉在老营周围的几个寨子一一拔除,以免得碍眼。
高原他们后军现在正要出发去打一个叫李子营的地方。
这个李子营本是一处大道,路边有两座高山,左良玉在峡谷中将寨一立,就把交通隔绝了。里面有三千多官兵,听说是从山西过来的援军,战斗力不强,加上一路奔波,士气低靡。拿他开刀,怎么看都是一个好买卖。
于是,后军一万人全体出动,也带好了攻城器械,迤俪而行,队伍拖了将近十里。真是车辘辘、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大军出行,威风凛凛,看得众人心中震撼。连一直猥琐的低头发呆的应宝也抬头挺胸,有了几分猛士的样子。
六人都是亡命之徒,闹通许,飞奔三百里投奔闯王,不管是精神状态和战斗素养在后营都算是一流。只武器差了点,就高原手中的那把眉尖刀还是从黄镇手里顺过来的。其余几人都拿着棍子和锄头。看看周围,其他闯军将士也比他们好不了多少。
很幸运,他们所在的队伍做了前锋。一路上,荀宗文都在不停叹气,说这样的部队若遇到敌人情形只怕不妙,现在不是出去扫荡筹集军粮,敌人也不是地方守备部队,没那么好对付。搞得众人都是士气低落,但所有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战斗,对于明军的战斗力,大家都非常不看好。
高原心中大为不满,为战先堕自家士气,这家伙不知兵不要紧,反说写冷人心的话,实在可恶。
但人家是长官,却不好说什么。
倒是黄家兄弟话多,问高原:“蛮子大爷,这怎么看都像是难民,还怎么跟人打。再说了,我们弟兄平时也跟人打过架,也不过几人互殴。这上万人一起打,还真不知道怎么搞。”
高原:“大会战没什么技巧,讲究的是阵形和配合。等下如果打起来,你们不要乱冲乱退,全跟着我,不要走散了。”又叮嘱了半天,安排好队形。领头的自然是高原和王滔,而黄家兄弟和应宝则居中,黄镇押尾后援。
说了半天,大家才明白过来。都说没问题,反正咱们弟兄不能被人家打散了。
本以为敌人会固守不出,以军寨的壕沟和栅栏消磨后军的士气,却不想还没到李子寨,敌人却突然发动,三千人倾巢而出,硬是朝后军冲来。
这三千明军装备精良,都穿着铠甲,手中也是制式武器,一看就是精锐。看来,战前李自成得到的消息有误。
不过,闯军终究是转战多年的老兵,虽然乱成一团,却也有人“哇哇”叫着提刀朝前冲,一时间,满山遍野都是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