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秦腔
被抓住的这六人正是高原一行人。
这群人连夜从通许冲出之后开始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选择----何去何从。
高原自然是要去投奔李自成,整个黄河以南的地盘都已被闯王控制,马上就有一场大战。据高原所知,最终的结果是李自成大军将朝廷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没遇到一点象样的抵抗。也就是说,这一仗将朝廷中原地区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彻底消灭了。这样的大场面若自己再赶不上,将来就不会再有任何出头的机会。
在这个世界,如果自己手中不掌握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就不能对闯王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历史将按照它的既定轨迹行进。最后,明朝灭亡,闯军灭亡,辫子军进中原。于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感觉耻辱的只有皇帝和奴才的朝代出现了。于是,长达三百年的没落时代降临。若非韶山那位伟人的出世,中国人民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甚至有被人开除球籍的危险。
那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惨事。
决心已下,至于王滔等人,却不好勉强,虽然高原很想将这几个敢作敢为的汉子也带过去。但未来的日子就是铁与火的考验,刀剑无眼,谁也不能保证谁是不死之身。而且,这群汉子都有家族亲友,强要他们随自己去干这种危险的事,不是做人的道理。
他拱手道:“王滔兄弟,我就不回王家庄了,此地离朱仙镇不远,我打算去投闯王。来日血海刀山,险恶非常。你们的情谊我高原永世难忘,就此别过。”
“等等,我也去。”王滔木木地说。
“你……不用了,你还有一大家人需要照顾。”高原婉言拒绝。
“不,我不想再回家去了。做出这种事情,我也没脸见父亲。再说了,我不像再想变成第二个王财主,窝囊一辈子。你不必再说什么,就算今天我不跟你走,也不回家。”
“那好,跟我走吧。”高原倒也爽快,多说无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的思想,再说了参加义军也是一件好事,便点头同意了。
其他几人也要随着一起走,理由各不相同。黄大牛,黄二牛兄弟的理由很简单,家里已经有两百斤麦子,够老娘吃到秋收。若两兄弟回家,不是同老娘抢饭吃吗?干脆也去义军当兵吃粮,等到秋收再当逃兵。没准这几个月还能弄点金银什么的。
二人革命觉悟之低让高原大觉不满,看来,今后还得加强思想教育才对。这两兄弟的思维逻辑还停留在吃饱肚子的阶段,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干什么都可以。这个思想苗头很危险。
至于黄镇则更加反动,他不想回家当农民,只要不用扛锄头就成。当个兵也不错,没准将来还能弄个将军做做,升官发财,娇妻美妾,此等人生才有意义。
应宝一脸迷茫,“去哪里都成,我听你们的。”他这辈子就没替自己做过主,也懒得动那个脑筋。
这样,这六个思想极度不统一的小队伍就这样组建起来。王滔是众人的长辈,在宗法势力强大的旧社会,无疑是众人的头。不过,他这个人话少,只能协调一下大家的关系,所有的事情都由高原拿主意。毕竟高原是王滔的大哥,也就是所有人的长辈了。上下关系,主次关系,一理就清,倒也简单。
当天晚上,因天黑得厉害,路上也看不见,黄镇提议在野地里歇上一晚白天再走。高原却认为不可,从通许离朱仙镇还有三百多里,离那边近一步,危险就多一分。到处都是兵,后勤辎重队,巡逻队,探马,满世界乱跑,谁也不知道究竟会碰上什么。碰到李自成倒好,找的就是他们。若碰上左良玉的人,说不得要大打出手。就这几个人的战斗力,只怕只有被人歼灭的份。
自从正月十五一战之后,高原痛感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自己最多对付十个官兵,而且还身负重伤。那群官兵的战斗力很强,想来碰到是是朝廷的主力骑队。这样的队伍若再遇上一个,自己也许能胜利,但王滔等人只怕活不了。
高原建议众人连夜赶路。
话音刚一落,所有人都摇头,说看不见,如强行赶路,只怕都要失散了。高原这才想起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年代的人都是夜盲,天一黑全变成了瞎子。
夜盲症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身体里缺乏维生素A。治疗起来也很简单,只需大量服用维生素A片,半个小时搞定。问题是,这里是古代,没地方弄这玩意。要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