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主误我,青主误我。”高原顿足长叹。
他最近非常闲,行政一套自然有文官们打理,以前他也曾经颁布过两次招闲令,但当时的高原势力单薄,地不过三县,兵仅仅五千。可一等打败张献忠,实力就急剧膨胀起来。现在的他已经握有归德一府和半个开封,人口接近三十万,士兵两万余。
地盘是扩大了,但管理地方的官吏却严重不足。
无可否认,现在的高原军势力强大,以目前的战斗力而言,足可正面对抗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已经在某些方面具备了逐鹿天下的资格。
不过,军事是政治的延续。高原军文治体系的薄弱进一步暴露出来。引进大批知识分子加入造反大军势在必行。
于是,第三次招贤令颁布。这一次由傅山亲自主持。傅山接手这一工作时只提了一个条件:借莫清给他用一段时间。
同以往高原的手法不同,傅山一出手即准又狠。
在归德还没有落入高原之手时,明朝的统治力量虽然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但地方行政那一套还保留着。因此,在拿下归德府之后,傅山全盘吸收了归德一府的所有官僚。
除了以前的官吏外,傅山还下令,征召地方大户人家子弟出仕。若有不从,族诛。
刚开始。还有几个缙绅不愿搭理高原这个反贼头子。莫清地人马也就不客气了,直接举起屠杀砍过去。在一口气杀了四个大户的全家一千多口之后,归德震动、开封震动。
高蛮子的的形象进一步被描述成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血腥让豪门大户害怕,接下来的工作变得简单。傅山开列出一分名单,勒令名单上的人必须在规定地时间和规定地地点报道,接受威武将军府的任命。
半月之后,四百二十一名士子到陈留报道。一百一十三名前明朝官吏到陈留报道。
毕竟。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并不是所有文官和读书人都有高洁的品质,只要许以高官厚禄,这些人便会哭着喊着加入陈留军,并不一定要使用暴力手段。实际上,张献忠在安徽建立政权时也是这么干的。效果还不错。
这一批官吏的行政能力不错,有他们在,打理起地方事务起来也顺利了许多。
在听到大屠杀的消息后,高原有些恼火。不过,转念一想,被屠杀灭地几家都是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革他们的命很正常。杀了他们,也算是为民除害。他本就有带有一丝天真的革命浪漫主义思想,只是因为现实所迫,这才刻意同地主阶级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
这么一想。心里就舒服了许多。
只荀宗文对傅山的这一行动保留看法,怒叱道:此暴行令人发指,如此。只怕天下士子将视我等如寇仇。
傅山很不以为然,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所谓的读书人了,这些软骨头十年寒窗,肩不能挑,背不能扛。不做官。又能做什么呢?陈留的官也是官呀!
得到这一大批人才之后。傅山为了安众人之心,设计让江陵在文官们面前闪亮登场。并放出谣言。说高原即将迎娶周王女儿,甚至有接受朝廷招安之意。周王已经保证,若高原接受招安,他将请崇祯皇帝命高原持节督河南诸军事。
消息传出,士人都感振奋。
听到这个谣言,高原哭笑不得。自从闯军起义以来,各起义军首领都有接受招安的经历。尤其是张献忠,更是屡降屡叛。不过,起义军当时接受招安不过是为了保存势力,以图东山再起的机会。但现今天下,明朝地灭亡已在朝夕,而起义军的力量已经大到不需要用假投降来保存力量的程度。这个时候若再接受招安,那才是疯子呢?
傅山听高原抱怨,笑道:“将军莫急,其实招安也不是不好,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大义地名分。现在老百姓心目中,朱明王朝依旧是正统,而我们永远是贼。名不正言不顺,若不是靠着刀子和官职,也吸引不来人才。若顶着一个朝廷的大义,割据一方,至少可以保证我陈留军能够站在道义的高度上。对我军的发展也有好处。”
“不妥,不妥。”高原摇摇头:“若我接受招安,四下都是强邻。李自成若回过头来攻我陈留,却有如何抵挡。名义上我还是闯军大将,说出去名声不好听。”
傅山:“这也是一个问题,不如我们悄悄地同周王联络。至少能够同明军维持一个不战、不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